欢迎访问尚标商标转让网 |  帮助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商标资讯>改革走前列 发展更稳健
尚标-特价转让商标

改革走前列 发展更稳健

来源:尚标知识产权    发布时间:2017-01-03 09:34:00  浏览:2612

  原标题:改革走前列 发展更稳健

  原标题:改革走前列 发展更稳健

  更高层次

  更大格局

  看广州

  五年任务

  全面实施制造强市战略,提升汽车、电子、石化三大支柱产业,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与健康、能源与环保设备、轨道交通、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、航空与卫星应用等先进制造业,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。

  第二机场

  加强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,吸引高端优质航空企业、航空总部落户,推动飞机维修、航空制造、飞机租赁等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,高水平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;规划建设第二机场。

  第三航站楼

 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,推进白云机场第四、第五跑道及第三航站楼等工程建设,完善机场综合交通网络。

  第二

  中央商务区

  发挥珠江新城、国际金融城、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“黄金三角区”辐射带动作用,建设以国际金融城—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务区,推动白鹅潭中心商务区等重要节点建设,提升珠江经济带。

  地铁线网

  建成开通

  9号线

  13号线

  14号线

  21号线

  加快建设

  11号线

  22号线

  18号线

  地铁运营里程(2020年)

  600公里以上

  四梁八柱

  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,建设若干在全球、全国排前列、叫得响的产业和项目,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,形成四梁八柱更加稳固的产业支撑体系。

  南沙引领区和示范区

  全面落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和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,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,把南沙建设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区和示范区。

  建设国际航运枢纽,完成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、南沙港区四期、国际通用码头、国际邮轮母港、疏港铁路等工程建设。

  推进空铁联运、海铁联运、公铁联运,建设互联互通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。推动广汕客专、赣深客专广州联络线、东北客货运外绕线、深茂铁路等一批国铁干线项目建设,新建、扩建、改建广州火车站、广州南站、广州北站、棠溪站、新塘站等10个铁路客运站和大田集装箱中心等5个货运站,建设东部交通枢纽,实现国铁干线四面八方、四通八达。

  拓展城市外交和国际友城交流,办好2017财富全球论坛、2018世界航线发展大会、2019国际港口大会,以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等重要活动,高水平建设国际交往中心。

 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

  我市发展的目标、定位、格局已经明确,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推动城市竞争力升级。要扭住发展第一要务,把握规律,解决难题,补齐短板,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,促一方发展,保一方平安。

 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

  广州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改革,未来的发展仍然要发挥改革牵引作用。要坚持系统集成、协调配套和精准施策,着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,发挥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,提高改革整体效能,扩大改革受益面。

  提升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,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,培育和发展产权、技术、信息等要素市场,完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。

  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。深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,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、行政审批清单、政府监管清单,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。理顺市区管理体制,深入实施简政强区战略,坚持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,增强各区人财物配置能力。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,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建立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,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、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,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,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。

  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力度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,健全学前教育体系,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机制。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改革,推进公立医院改革,坚持医疗、医保、医药联动,推行分级诊疗制度。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。

 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

  质量和效益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。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着力振兴实体经济,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、传统动能焕发生机,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、迈向中高端水平。

  形成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。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,建设若干在全球、全国排前列、叫得响的产业和项目,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,形成四梁八柱更加稳固的产业支撑体系。

 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主体。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、改造提升与引进培育并举,全面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。增强大企业素质,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、跨区域兼并重组,提高规模化、集约化经营水平,形成一批影响力大、竞争力强的枢纽型骨干企业。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,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、用地、融资等瓶颈问题。

 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在适度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,深入推进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,进一步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。实施质量、标准、品牌强市战略,弘扬工匠精神,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,提高广州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。统筹推进创新型经济、市政设施、公共服务等补短板重点工程,布局建设充电桩等一批现代化基础设施,补齐发展的软、硬短板。

  优化产业发展格局。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,加强对各区的分类指导和政策支持,促进联动发展、协同发展、错位发展。

 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。发挥广州对外开放的最大优势,深化建设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枢纽城市,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开放和多层次经贸合作。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,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,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论坛、博鳌亚洲论坛、中国发展高层论坛,吸引更多跨国公司、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和骨干项目。

  推动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

  城市竞争力升级的根本在创新,关键靠科技。要坚持市场导向,打破路径依赖,强化价值创新引领,完善区域创新体系,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,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。

  培育引进壮大更多创新主体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,培育引进创新龙头企业,催生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,壮大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。鼓励企业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,开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。

  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。推动建设国家实验室,健全实验室体系。提高孵化器建设质量,做强一批龙头专业孵化器。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小镇。实施重大技术攻关行动,积极承接建设重大科技项目,发展嵌入式技术和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集成电路、物联网、区块链、干细胞、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。

 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。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,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,完善科技服务体系,培育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。鼓励设立风投创投机构,办好中国风险投资论坛,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。

  加快建设人才高地

  人才是第一资源,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。要坚持党管人才,把人才开发作为战略基点,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,完善人才生态链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

  建设领军人才集聚地。围绕经济发展主战场,大力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、企业家创业家、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、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、高层次专门人才、复合型人才等“高精尖缺”人才。建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机制,实施菁英计划、海外高层次人才、高层次金融人才等重大人才工程,培养和引进更多中央“千人计划”“万人计划”和省“珠江人才计划”等高端人才。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

  枢纽是广州的战略支撑,网络是广州的空间形态。要推进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,形成城市新格局,增创发展新优势。

  强化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功能。实施“枢纽+”战略,打造高端资源吸附器和辐射源。建设国际航运枢纽,完成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、南沙港区四期、国际通用码头、国际邮轮母港、疏港铁路等工程建设;优化港口功能布局,完善现代集疏运体系,建成立体化港口综合交通网络;加快培育邮轮游艇产业,大力发展航运物流、航运金融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和航运总部经济;开辟更多国内外航线,拓展无水港网络,提升航运要素配置能力。建设国际航空枢纽,推进白云机场第四、第五跑道及第三航站楼等工程建设,完善机场综合交通网络;积极争取更多空域资源,大力拓展国际航线;加强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,吸引高端优质航空企业、航空总部落户,推动飞机维修、航空制造、飞机租赁等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,高水平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;规划建设第二机场。

  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。统筹珠江沿岸开发建设,推动产业升级、城市更新、水系治理、景观优化、园林绿化、历史人文有机结合。发挥珠江新城、国际金融城、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“黄金三角区”辐射带动作用,建设以国际金融城—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务区,推动白鹅潭中心商务区等重要节点建设,提升珠江经济带。

  加快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。全面落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和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,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,把南沙建设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区和示范区。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,建设通达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市的城际、城市轨道和高快速路体系。精心规划建设自贸试验区功能区,加快引入优质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。加大高端产业导入力度,培育引进科技产业,推进金融创新发展,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导、海洋经济和智慧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
  完善大交通综合网络体系。推进空铁联运、海铁联运、公铁联运,建设互联互通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。推动广汕客专、赣深客专广州联络线、东北客货运外绕线、深茂铁路等一批国铁干线项目建设,新建、扩建、改建广州火车站、广州南站、广州北站、棠溪站、新塘站等10个铁路客运站和大田集装箱中心等5个货运站,建设东部交通枢纽,实现国铁干线四面八方、四通八达。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,完成广清城际、广佛环城际、穗莞深城际等项目。推进地铁线网规划建设,建成开通9号线、13号线、14号线、21号线等线路,加快建设11号线、18号线、22号线等重大项目,2020年地铁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。完善城乡高快速骨架路网,推进机场第二高速建设,加快建设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、外围城区之间的快速直达通道。

声明:凡本网注明"来源:尚标商标转让平台"或”来源:www.86sb.com”的作品,均为本站原创,侵权必究!转载请注明“来源:尚标”并标明本网网址www.86sb.com!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尚标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可拨打电话:400-7187-888。
相关文章